清风内参:浅谈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尚武精神*2022年第1期解密文章*
近期俄乌之战已经持续一个月了,欧盟和北约几十个国家错误的引导和支持让战争逐步白热化,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危机重重,全世界热血青年的爱国精神和“阳刚之气”也在爆发,引起各国媒体的关注。而我国疫情三年,大多城市多次封城,大多市民居家度日,每天手机电脑—厨房—卧室等三点一线的生活不停的重复着,每个青年看抖音打游戏阅新闻的内容不停的强化各自的大脑,追星“娘炮”,暴力游戏,躺平生活正在每天腐蚀着每个青少年,不少媒体提出我国青年人中,缺乏阳刚之气,呼吁重振尚武精神。十年前著名学者任亚东主编《拯救青少年》一书,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实证研究”和“青少年网络犯罪和成瘾问题实证研究”并得到了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的认可和出版。多年前罗援少将分析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软实力建设时提出:“美国中情局对中国青年的《十条诫令》中的各种腐化中国青年的方式今天已部分实现,其表现之一就是当下的一些娱乐节目娘娘腔十足,脂粉气太重,易消磨青年人意志”如果都像我们电视娱乐节目渲染的那样,娘娘腔十足,粉脂气太重,一旦国家有难这个民族是没有凝聚力,没有战斗力,也是没有生存力的。他认为这个时代需要弘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呼吁我们的电视节目做一个正确的引导,“朝气蓬勃”的、励志的,很阳刚、很爷们儿的电视剧。
笔者觉得很对,如果我们的电视、舞台老是酥胸美腿、脂粉佳人,青年人怎么可能产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爱国志士群体?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多播出激励爱国主义、奋发励志的好节目。
不过,笔者认为与宣传相比更重要的是应当有一种培养青年人健康、勇敢成长的增强体质和精神的教育制度。我国五十年代青年人的学习条件和生活质量远低于当今的大中学生,但是当时青年人的身体素质和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却远远非今天的同龄人可比:那时青年人中不仅没有“小胖墩”、“豆芽菜”,而且极少有近视眼,学习上热火朝天,体育锻炼蔚然成风。那时的青年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带着好身体、好成绩走向社会,报效祖国。正是这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坚强的一代,后来成为承前启后,担负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直至今日还有不少这一代人在二线“发挥余热”。
是什么制度造就了这样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坚强的一代人呢?
——“劳卫制”,全称是《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是1954年至1958年国家推出的一项重要体育制度,(“三年困难时期”被迫停止,此时期一过,便是“四清”、“文革”,文革后,恢复了高考,却没有恢复劳卫制)也是为增强青年(主要是学生)体质而颁布的一项体育标准,目的是培养健康、勇敢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祖国保卫者。“劳卫制”分为一、二两级,取得一级证书后,再努力争取二级达标。当时全国的大中学生都必须按照要求参加体育锻炼和测验,这在当时是学校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评选“三好生”的头条要求。劳卫制达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级要测验的项目就有60米短跑、1500米长跑,还有跳高、跳远、单杠引体向上、投掷手榴弹等十几项。二级项目和标准更多、更高。能达标身体综合素质就相当不错了。当时,不仅在学校而且工厂、机关、商店都推行。我的一位舅妈当时已经三十多岁,在机关参加劳卫制,成功通过二级,至今九十四岁了,仍然非常健康,她常常说多亏当年参加劳卫制,不然,绝对没有这么好的身体。
现在的学校,只讲智育、只讲分数,体育课只是形式,没有硬性达标标准,长此以往,青年人岂非全都成了白面书生、窈窕小姐?一旦。国家有难,他们纵然有心报国,却无力杀敌。
难以忘怀劳卫制。
当然,今天国情与五十年代有所不同,不可能全面恢复劳卫制。但是能否尽快建立类似的、必须达标的学生体育制度,把全民尚武强国精神落到实处?